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xlogit.com)◇◇

  科学同样需要观众

  天涯刀客

  这几日是迎接新春佳节的日子,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自然要聚到一起欢度这
个传统节日。前几日的一个party,一位朋友谈到了最近遇到的事情,上国内某
大学的网站,进不到二级学院的网页。这样最近来自国内某高校的教授谈到,这
并不奇怪,他写申请引用中国学者的论文,想找这个中国学者确凿的中文名字,
居然也获得不了。他说造成这一切的原因,都是因为那个方舟子,他通过
Internet打假,已经让国内学者与机构疲于应付,所以就只有从源头作起,加以
防范。而后他又列举了国内几位知名学者因为方舟子的“兴风作浪”,院士选举
受挫的事情。一句话,对方舟子颇为反感,这似乎代表了国内学者的某种心态。

  他讲到这里,我感到哑然。几位学者上院士受挫,那是参加选举的院士投票
的结果;项目申请的评审也是专家委员会的事情。这些事情,方舟子他们仅仅是
作为观众,发表自己的看法;而这些学者所在研究领域的专家才是最后的裁判。
如果有什么不公正,也只是裁判判罚的问题,而不是观众的问题。由这,我不由
得想起了足球。欧洲的球迷远比中国的球迷火爆,他们当然更会对球员的表现指
手画脚;自然球员们也会责怪球迷,抱怨裁判的不公。但是如果出现大的纠纷,
最后受到惩罚的是裁判或者球员,而不是对观众说,你不要来看球,评球。而中
国的足球就两样,俱乐部、球员和裁判这些剪不断、理还乱的关系,造成了过去
几年的假球、黑哨,于是成了现在没有观众的中超。而中国的科学,如果因为一
个方舟子就关起门来,那岂不是要向中国足球那样自废武功。

  我承认观众的某些观点和看法,会影响裁判的判决,在科学史上也曾经有最
大的冤案。1911年,居里夫人竞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,但是公众的心态是难以容
忍女人进入法兰西科学的最高殿堂,这种态度影响了投票的学者,她以一票之差
落选。但是科学有她的评价,不需要用时间来证明居里夫人的伟大,同年12月,
她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金。我想如果国内即使有学者因为方舟子的原因,没有能
够当选院士,也不要为此指责观众,法兰西科学院都没有居里夫人。法兰西不会
因为居里夫人没有当选院士而去批评大众与市民,而受到历史批评的则是投票的
学者。这样我就想起了方舟子的打假,方舟子说你造假有时会因为两篇文章类似
的题目或者两篇文章用了相同的图片,但是科学的真实往往在于有时类似的题目,
相同的图片并不是造假;而不同的题目,不同的图片则是造假,观众会出错的。
这时我们需要明白,最后裁判你是否造假的人是你的同行,而不是方舟子,方舟
子起不了决定作用。即使观众起了决定作用,我们应该是怎样的心态,我想起了
丘吉尔,1945年他正在参加波茨坦会议,得到了英国大选的消息,英国人民抛弃
了这位英雄。其他人颇有微词,而丘吉尔先生大度地说:“难道我们用鲜血所捍
卫和保护的不正是这种自由吗?”作秀的政治家还有如此的大度,科学家则是人
们心中的圣徒,应该更有十倍的大度。

  现在国内网页的某些遮掩,其实是试图掩盖这样一个不正的事实。在国内过
去几年追求论文的岁月里,曾经有一篇Sci论文奖励5000~10000元的荒唐政策,
在这个政策的驱动下,中国某些高校成就了诸多一年发表数十篇论文的明星。现
在这些学者可能想遮掩的是那个难以言传的过去,而我觉得对这个过去,遮掩不
是办法,道歉是更好的出路。更应该道歉的不是当时急于脱贫的学者,而是这些
政策的制定者,他们鼓励一个学术泡沫的5000~10000元,可能是当时中国一个农
民的一年甚至数年的收入。但是方舟子先生打假如许年,有那个官员为此道歉或
者买单。

  我不认为方舟子搞得天下大乱,从某种角度上讲,中国的方舟子还是太少了。
二十一世纪的今天,科学是全民关注的事情;不让人关注的研究,我不知道将来
它是否还可以配得上“科学”两字。

(XYS20070214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xlogit.com)◇◇